关于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
“互联网+老龄时代”的到来,老人“自理难、社交难、融入难、求知难”,子女“缺意识、缺时间、缺方法”,双方“少沟通、少互动、少体谅”问题愈加凸显。老年人现有知识内容难以适应现代生活,滋生的心理问题会危害自身健康、激化家庭矛盾、破坏社会和谐。《老年教育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在一定程度为老年教育划定了路线,但“四难”、“三缺”及“三少”依旧是现代家庭的困扰。为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赋予老年人高质量的晚年生活,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痛痒问题,更好融入现代社会,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不可待。具体建议如下:
- 加大老年基础性教育工程建设力度,将侧重点放于基层和农村。第一,进一步落实“县(市、区)-乡镇(街道)-村(居委会)”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建设工程。第二,通过实地考察、数据调查等方式汇总老年人知识需求,编纂普适性功能性教材。根据三级老年教育网络设立老年人就近学习点,定期进行教材培训。第三,规范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,在师范类大学设立老年教育专业试点,建立一批专业、负责、耐心的支教团队,有效供给老年教育资源。第四,加强落后地区老年教育帮扶力度。指派乡镇、村镇干部及县域教师一对一攻坚帮扶贫困、残疾、孤寡、留守老人。
- 鼓励机构组织以多样化形式参与老年教育。第一,引导高校以共享师资合办老年大学、高校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、师范生医学生专业实习等方式参与老年教育。第二,引导养老院、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专题性指导,如保健养生、心理健康、法律法规、子女沟通、代际抚养、智能生活。第三,为各类民间老年教育机构如学术研究组织、文化交流组织、风俗传承组织、退休指导组织等提供线下及网络平台推动发展。第四,形成“非营利+营利”老年教育并存模式,政府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引导其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发展。
- 老年教育方式多元化。第一,着眼“互联网+老年教育”发展理念,推进老年教育数智化改革,在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为老年用户定制的“云大课堂”(大字幕、大音量、大范围)。第二,线上线下教育资源联动,形成“线上学习-社区培训”双向互动。第三,定期举办跨县域老年文化技能交流活动,让企事业单位退休老人帮扶当地农村弱势老年群体,构建“新老带旧老”的模式。第四,构建老年学习共同体,形成老年人际圈,带动老人自主参与老年教育。第五,开发手机远程操作软件,子女远程带领教学。
- 老年教育内容精细化。第一,针对人群进行老年教育。根据老年人特性划分老年群体,如残疾群体、慢性病群体、无子女群体、抚育孙辈群体、风俗爱好群体等进行老年教育。第二,老年教育内容重视实用性。在日常生活方面,传授饭菜保鲜、辨析易中毒食物、保质期查阅技巧;培养餐前饭后清洁、日常消毒习惯;摆正囤菜常食“旧”菜观念。在智能生活方面,涵盖智能手机接打电话、拍照录像、调节音量、微信聊天、电子支付、医保社保电子扫脸认证等手机常用功能及家用电器使用。在保健养生方面,涵盖药品说明查阅、就医流程、医保报销流程、正视保健品作用、生病即就医等。在代际抚养方面,指导婴幼儿产品的使用,培养代际沟通技巧,树立溺爱非“爱”观。在心理疏导方面,化解“人老不中用”“半截黄土生死观”“白养子女”“老漂族”“社会排挤”观。在兴趣培养方面,将优秀传统文化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方特色融入老年教育。第三,优化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,实现学习、供给、监督三方数据共享,动态监测供需促进老年教育精准供给。
- 加强老年教育舆论宣传。第一,在老年人经常观看的家庭连续剧、戏曲、讲座、收音电台等节目对老年教育进行必要性宣传。第二,在短视频、社交媒体平台创作关于老年教育的短片、纪录片引导子女多与父母沟通,耐心指导。第三,向年轻人传播“在外互帮父母”观,营造对老人友好的社会氛围。
发布于 2024-12-16